全国服务热线:135-6362-4083
中国是世界上 大的碳化硅生产国和出口国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冶炼生产工艺,技术设备和单吨能耗已达到世界 水平,并且质量为黑绿碳化硅原块。这个级别也是 的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中国的碳化硅行业技术已达到世界 水平,但生产工艺和 产品仍存在差距,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中国是碳化硅的 大生产国和消费国,目前有超过200家制造公司从事碳化硅冶炼。根据前瞻性统计数据,2016年碳化硅产能约为310万吨,其中中国碳化硅产能约为230万吨,约占市场份额的75。除中国外,世界主要的碳化硅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美国,俄罗斯,德国,荷兰,日本等国家。
此外,中国也是碳化硅的 大消费国。 2016年,中国的消费量达到约65万吨,约占消费市场份额的50。
但是,由于中国碳化硅行业产能过剩,行业利用率较低,大多数企业的开工率不到50。具体而言,约为60的黑色碳化硅,30的绿色碳化硅,综合运转率为50。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行业竞争加剧,整体业务只能维持低利润。
近年来,由于电力,环保,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因素,美国,德国,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普通碳化硅生产企业停产,主要是通过在中国采购或设置加工中国的工厂生产碳化硅原料。深加工已成为高附加值的碳化硅产品,主要用于晶片切割,精密陶瓷研磨等领域。
由于碳化硅是一种资源商品,中国在2013年之前实施了碳化硅出口配额管理系统。碳化硅的出口受到抑制。 2013年1月1日,商务部取消碳化硅出口配额后,2013年碳化硅出口量激增。2013年出口量达到28.68万吨,比2012年增长74.13。2017年,中国碳化硅出口量为383,900吨,同比增长18.71。日本,美国和韩国是中国碳化硅的主要出口国。
目前,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“十三五”规划明确将碳化硅行业定位为重点支撑产业。国内电网,中国CRRC,比亚迪,华为等公司正在瞄准智能电网和轨道交通中的碳化硅。电动汽车和移动通信芯片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增加投资,碳化硅行业在中国方兴未艾。
然而,现实情况是,中国目前的碳化硅主要用于传统的低端应用,如耐火材料和磨料,附加值低。面对日益广泛和复杂的碳化硅市场,未来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碳化硅产品的过渡是行业发展的关键。